2025
07/03
12:04:37
分享
被雷军选中的明月镜片,火了!

  明月镜片的未来视界。

  文丨华商韬略 熊剑辉

  国民光学,成就AI视界新入口。

  【独家品牌】

  就在刚刚(7月2日晚8点),雷军在返场直播中,带着小米AI眼镜出场,在他的开场白中,依然兴奋不已地与“米粉”介绍自己戴的眼镜,也特别分享到,近视的朋友可以配有度数的镜片。

  2025年,早就被人预言将成为AI眼镜元年!

  而6月26日晚震撼发布的“小米AI眼镜”,则在将预言变为现实。

  这款被雷军誉为“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本质上,也是一个“随身的AI入口”。

  它既是解放双手的“第一人称相机”,能以105°超广角镜头捕捉真实视野;又内置超级小爱,能用语音指令,实现拍照、录像、翻译等多模态智能交互;同时,还是一副高品质开放式耳机……

  总之,可以看成“眼镜+第一人称相机+随身AI助手+耳机”的智能集合体。

  但雷军的表述,却非常接地气:

  “首先,它得是个眼镜。”

  既然是眼镜,镜片好不好,就是第一要义。

  特别对广大近视的“米粉”来说,眼镜首先要解决的,是“看得清”的问题。一副好的镜片,不仅会提升视觉的清晰度、配戴的舒适性,还能提供防蓝光、变色等功能,为AI眼镜配戴体验“加分”。

  于是,发布会上,作为小米AI眼镜官方推荐光学镜片品牌,明月镜片正式亮相。

  在雷军介绍中,此次,小米AI眼镜专属的线上、线下全渠道配镜服务,都由明月镜片提供。

  线下,明月镜片联手全国400余家官方推荐配镜服务门店,包括:宝岛眼镜、千叶眼镜、博士眼镜等,为“米粉”提供验光、镜片割边、装配等一站式配镜服务。

  线上,米粉则可通过“小米有品”商城来定制明月的镜片,提供完整验光度数,即可寄架配镜。

  明月镜片入局意味着,不论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老花等人群,都能享受小米AI眼镜带来的智能便捷,以及明月镜片提供的专业视光服务。

  其次,小米AI眼镜的光学镜片,由明月独家专供,并提供“米粉”专属优惠价。

  专供镜片中,包括数码清亮、数码高清高透、数码清底防蓝光、智能变色、多效防护、抗疲劳等多个系列产品,供“米粉”根据需求自由选择。

  此前,小米与徕卡在相机影像上已展开深度合作。如今,小米AI眼镜的镜片,不但在中高端由明月镜片主打,亦配备了更高端的选择——徕卡镜片。

  早前,明月集团与百年光学传奇品牌德国徕卡公司达成镜片领域的独家合作协议,由明月引入中国市场。因此,“米粉”们享受到的全渠道配镜服务, 无论是明月镜片还是徕卡镜片,其实都为明月集团独家包揽。

  如今,AI眼镜激战正酣,“百镜大战”硝烟四起。而小米AI眼镜凭借1999元起的价格,凸显出“亲民、专业、时尚、科技”的特性,使AI眼镜从可望不可即的云端,走进生活日常,这也是小米选择明月的重要原因。

  一副国产AI眼镜,也是中国AI产业链的缩影。

  从SoC、光学模组、显示模组,到存储、麦克风、摄像头……产业链上所有的合作伙伴,必须通力协作、分毫不差,才能实现产品的精确整合。

  这其中,镜片不仅是光学“硬件”的重中之重,其配套的“软件”服务,更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感与体验。

  【硬核技术】

  2023年,苹果Vision Pro横空出世。

  这款售价3万的颠覆性产品,从惊艳的视觉效果,到沉浸式“空间计算”的完美体验,乃至“眼到手到”的精准操控,令人惊叹。

  但Vision Pro也是不折不扣的“颈椎杀手”——650克的重量,相当于在头上顶着1/4的砖头。

  有研究表明,AI眼镜如果太重,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时长与意愿。

  而重量、续航、功能,堪称AI眼镜的“不可能三角”。

  产品想要能打,“减重”是必修课。裸框无镜片的小米AI眼镜,轻至40克。镜框做轻了,镜片亦需如此。

  明月提供的高折射率镜片,更轻、更薄、光学性能更好。

  有数据显示,对于高度近视600度的用户,如果使用直径60mm的1.71高折射率明月镜片,加工后镜片仅重12.4克。如果搭配小米AI眼镜裸架,总重大约仅为52.4克左右。这使得明月高折射率镜片,成为小米AI眼镜重要的生态协同伙伴。

  但真正做到这一点,明月镜片这一路并不容易。

  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垄断了中国镜片的原料市场,令中国企业长期受制于人,不得不仰人鼻息。特别是高折射率镜片领域,一度被日韩企业牢牢把持。一般来说,高折射率镜片会产生严重的色散,导致视物不清晰。但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永无止境,既要镜片更轻、更薄,又希望看得更清晰。

  早年间,高折射率原料和镜片,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光学领域的难题。

  但明月镜片,不服这口气。

  他们加大投入,针对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难题持续攻关。先从1.56、1.60等中高折射率聚合树脂单体和量产工艺的研发上入手,由易到难,逐步具备了挑战更高难度的实力。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14年。

  这一年,明月镜片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改良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弥补了高折射率材料存在先天色散度高的缺陷,终于打造出1.71高折射率原材料。

  原材料突破了,明月再接再厉。

  结果,明月1.71高折射率镜片,在更轻、更薄的前提下,阿贝数高达37。相较之下,其他同类型高折射率镜片的阿贝数仅为32或33。阿贝数作为衡量镜片成像清晰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对光线的色散控制越强、清晰度越好。明月镜片通过研发,实现了镜片轻薄与成像效果的平衡,解决了行业难题。

  这样的光学性能,即便放眼全球,也是遥遥领先,由此成为明月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产品。

  从原料到镜片,明月自主研发、自主生产,高折射率原材料不但能够自用,还开放供应给同行,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0多年后,明月的高折射率镜片,会成为中国AI眼镜的一张“王牌”。

  此外,明月的智能变色镜片,亦是小米AI眼镜的一大亮点。

  智能变色,顾名思义,就是镜片能“识别”周围光线,根据紫外线强弱自动调节镜片颜色。

  当你身处室内,镜片保持透明。一旦身处室外、遭遇强光,镜片便会自动变成墨镜,阻隔强光通过。

  这样的一镜多用、智能变色,大大拓展了AI眼镜的使用场景。

  比如在开车通勤的路上,面对早晚刺眼的阳光,只要戴上智能变色的AI眼镜,就能保护眼睛免受眩光的困扰,既免去了频繁摘戴眼镜的烦恼,也省去了随身带两副眼镜的麻烦。

  特别是夜间开车时,一旦对向车发出强光爆闪、让人措手不及,智能变色的AI眼镜,却能转瞬完成“无感切换”,既保护了眼睛、视野,又保障了行车安全。

  当你使用电子产品,多效防护镜片又能在变色的基础上叠加功能,阻隔有害蓝光,保护眼睛不受伤害。

  这不仅提升了小米AI眼镜的实用性,更赋予了它“全天候、全场景”的适应能力。

  让重量消失于无形,让技术消隐于体验,让科技服务于日常。

  由此,明月镜片在光学领域,构筑起深厚的“护城河”。

  这使得明月能够携手小米,在AI眼镜领域重新定义“看见”的维度,同时也为世界贡献出更轻薄、更科技的“中国方案”。

  【万亿未来】

  实际上,不论是对镜片原料的掌控,还是对镜片技术的突破,以及与小米在“光学+电子”的技术协同上,明月在国产镜片企业中,科技力都是最强的。

  从明月镜片最新举办的“明见晶彩”品牌盛典上,就能窥见其“战略2.0”的新内涵,即:

  从“品牌的明月”升维到“科技的明月”。

  对此,明月镜片董事长谢公晚表示:未来五年,明月的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且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如有需要,不设上限”。

  盛典上,明月镜片与德国耶拿大学Jenvis创新研究中心的牵手合作,更是可圈可点。

  耶拿号称“光学之城”,耶拿大学在光学、激光、物理领域,更是世界领先。

  与“王者”同行,不仅展现出明月在国际上备受认可,未来还将在镜片技术研发、国际化进程上持续加速。

  这都彰显出明月要成为一家科技驱动型公司的雄心。

  实际上,明月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本土最大的镜片品牌、连续九年获得全国销量冠军,凭借的正是强大的科技研发。

  创新成果上,明月自研的1.71高折射率镜片、纯净透亮的PMC镜片、专为中国孩子设计的近视管理镜片轻松控系列刷新行业树脂离焦镜片的技术门槛,不断推动行业发展。

  强大的研发、卓越的品牌、领先的销量,让明月在世界的舞台上与百年外资品牌同台竞技,经营上更是持续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4年,明月营收从4.26亿增至7.7亿,增长1.8倍;净利润却从1685.53万增至1.77亿,增长10.5倍。

  同期,明月的毛利率从39.01%增至58.56%,净利率从5.09%增至24.4%,保持长期、稳健增长态势。

  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在未来,医生用AI眼镜辅助手术,教师用AI眼镜辅助教学,普通人用AI眼镜开会、投屏、打车、支付……

  AI眼镜,很可能无所不在。

  据wellsenn XR预测:2029年,AI眼镜全球年销量有望达5500万副;2035年,有望达14亿副。

  据IDC预测: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约2.15万亿人民币)。

  明月镜片切入的,是一个万亿市场。

  小米AI眼镜的爆发,预示着这场智能穿戴革命,可能比人们预想的更迅速、更猛烈。

  而不论AI眼镜如何演变,明月都恰到好处地处在传统产业与前沿科技的交汇点,恰似一道穿越未来的光。


华商韬略
市值观察号
客服号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南里25号国际创展中心20层 2006-2008
电话:
010-8559 2899
传真:
010-8559 2799
邮箱:
hsmrt@hsmrt.com
华商韬略(北京)国际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违权必究
京ICP备0700706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