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云潭
一家新成立的中央企业,国资委第100位新成员,未来10年计划砸下2000亿的汽车巨头,将为世界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这是新长安掌门人朱华荣和14.5万名员工面临的时代命题。
当前,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共存,落后与反超共演。这家160多年历史的老牌车企,在风云际会中,迎来了它的新征程。
9月24日-26日,国资委“走进新国企——解析《国家工业密码》”首场活动“新长安路上的摇滚”在重庆举行,华商韬略也借此机会深度走访了这家新央企。
【01 最年轻,也最年长】
刚刚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安),是最年轻的央企,也是最年长的央企。
说他“年轻”,成立至今也才63天;说他“年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比招商局还早10年。
▲参观洋炮局1862
经历洋务运动、近代战争、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三次转型,长安在163年的时代变迁和淬炼中,造就了倔强自强、自主求变的基因。
上世纪80年代,长安启动“军转民”,主动蹚入市场经济大河,解决生存问题,甚至自己拆解样车,达成与日本铃木合作微型车;2003年,紧跟私家车普及大潮,启动二次“创业”,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
来到2017年,长安敏锐地察觉到汽车产业的深刻变化,率先提出“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分别对应新能源化和聚焦智能化。
新长安诞生后,我国形成了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长安三大央企汽车集团,以及上汽、广汽、北汽、广西汽车(控股五菱)等国有汽车集团并立的格局。
但仔细观察,中国长安与其他国有车企都有所不同,中国长安的自主品牌销量和占比尤为突出,比例高达85%,为三家汽车央企中最高。
而2024年,东风汽车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为55.32%,一汽集团为25.6%,均低于长安。
中国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董事谭本宏就在座谈会上坦言,和其他车企相比,中国长安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在高台转结构。其他品牌可能是从0到1,但长安要在保持200万台(年)以上销售规模的基础上,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
既要保规模,又要调结构,这对中国长安来说,既有压力,又需要智慧。
自“三次创业”以来,长安展现出央企机制内少有的速度、灵活与魄力。
今年9月,长安汽车销量26.6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汽车10.3万辆,同比增长87%,不仅速度远超传统燃油车,销量规模也再创历史新高。
面对激烈的新能源赛道竞争,中国长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孵化出三个新能源品牌——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且都能具备一定的销量规模和辨识度。
这让长安成为央企序列中新能源转型最快的车企,也是唯一一家实现多品牌月销稳定破万的央国企。
很多打法上,长安的思维和市场化程度甚至更像民企,长安为三大子品牌提供了充足的决策自主权,股权上,引入外部投资与合作伙伴,推行员工持股和市场化激励机制;经营层面,鼓励子品牌“放手去做”。
长安并未全资持股深蓝和阿维塔,当某些车企因所谓的“灵魂论”,对华为的合作犹豫不决时,长安是最早一批选择加入华为Hi模式的企业,阿维塔+宁德时代+华为的“安为德”合作也成为业内典范;深蓝选择多种动力形式,并最早将华为高阶辅助驾驶带入20万以下市场,抓住智驾下沉的红利。
与此同时,在出海、高管年轻化方面,中国长安也走在央企前列,长安汽车现任11位执行副总裁和副总裁中,就有7位是80后。
可以说,晋升至央企序列,是对中国长安身份和上述能力的双重确认,但更代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期许。
承载163年荣光,中国长安又翻开新的一页。
【02 富裕之杖】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乱”的时代。
在世界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无论销量规模、新车渗透率、还是锂电池全产业链亦或者智能驾驶技术,中国都已是遥遥领先。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赛道;
但另一方面,强敌环伺,新势力喷涌,掀桌子的价格战、无休止的流量战、无下限的公关战等等乱象丛生。
汽车行业亟需正本清源,涤浊扬清。
中国长安的成立,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
如何老树发新芽,焕发新活力,并能在惨烈的厮杀中突出重围?这是摆在每一个长安人案头的大命题。
正式挂牌成立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感慨颇多,他公开表示:“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长安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大了,我看到的全是满满的机会。突然发现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
谭本宏则表示:“无论是资金的流量、品牌的流量,还是资源的流量,只要有流量的企业,都是要去合作的重点。”
成为新央企,长安在资源合作和战略协同方面步子迈得更大了。
过去仅仅两个多月,中国长安先后与重庆市、中国国新、中国农业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还和中远海运探索“渝车出海”新路径。
民企方面,新长安继续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攻坚固态电池,还协同海尔集团等共建生态圈,继续“强链补链”。
对于一家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大型企业来说,合作必不可少;而对于一家新成立的央企来说,技术自主可控也不能缺位。
如何平衡内部自研和外部合作,中国长安独家回复华商韬略:在不确定的发展时代,需要做适度的资源冗余的策略,始终坚持“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
过去十年,长安在新能源砸下了400亿,在智能化投入600亿,还拿出100亿布局前瞻技术,未来十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元,并新增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
饱和式投资成效显著,打造了领先的中央环网架构SDA,且SDA平台2.0也已立项,新一代电池技术(金钟罩全固态电池),攻克了“端到端交互式智驾”等30余项关键技术。
今年9月5日,长安汽车发布“天枢”智能化品牌,并借助天枢智能打造了启源A06等多款车型。不仅如此,长安智驾技术已经开始赋能长安马自达等新车产品。
相比其他初创企业,中国长安集团具备强大技术底气和资源量。长安是首个产销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今年将超过3000万辆,基于如此庞大的数据资产,加上主导感知、决策、控制算法和仿真训练,铸造了智能驾驶量产应用的底线和信任基石。
长安拥有行业唯一的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下设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测试中心“天枢智能实验中心”,还拥有全国目前唯一一个主被动融合的碰撞实验室,以及西部汽车试验场(垫江)。
在碰撞试验室,长安一个车型要进行40-50次的常规正面碰撞试验,仅此一项每次成本将近30万(10万车型估算),还会进行其他测试,甚至会从流水线进行随机抽检;
在长安智能工厂,借助5G数智AI柔性生产模式,可以通过C2M满足个性化订单需求,这里52秒(极限速度)就可以下线一台车,解决车主的交付焦虑。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
这些历史底蕴和储备,是任何一家新势力都难以企及的优势。
另一方面,长安认为目前新能源与智能化还处于非稳态竞争过程中。
因此,“双轨并行”十分必要。比如,阿维塔一方面既深化与华为、宁德时代的三方合作,巩固稀缺的“铁三角”优势,也要依托长安自主打造的SDA平台等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而且,阿维塔还是最早一批采用“HI模式”的车企,也是目前唯一进化为“HI PLUS”的品牌,还是第一家入股华为引望的车企。双方未来将在产品定义、品牌营销、设计、核心技术、用户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协同。
▲引望股权结构,来源:天眼查
当前,华为朋友圈不断扩大,“鸿蒙智行”在重庆就有深度合作的赛力斯,与奇瑞、北汽、江淮、上汽的合作也在向前迈进。
而借助自身技术赋能,加上与华为、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差异化优势,将会让新长安在惨烈的竞争中更有可能性与主动性。
【03 全球化野心】
对于立志打造世界一流车企的中国长安集团来说,全球化不是选择项,而是必修课。
长安“2030愿景”提出,集团宣布将投入超100亿美元加速全球化进程,2030年整车产销规模奋斗500万辆(新能源300万辆、海外150万辆),跻身全球汽车TOP10。
公司还发布了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喊出了“无海外,不长安;无基地、不长安”的口号,一同构建了出海的总体原则。
2024年,中国长安汽车累计销售近270万辆,今年预计突破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也就是说,未来五年还有200万的任务空间。
这一重任无疑落在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数智电动品牌肩上。
三者各有分工,阿维塔定位高端豪华,寻求向上突破;深蓝定位“科技运动潮牌”,主打15万-30万元区间;长安启源则聚焦主流家庭用户。
阿维塔是“新央企新豪华”代表,深蓝是所有央企新能源品牌中的销量冠军,启源则承担着长安集团销量规模的角色。
重组后,三大新能源品牌的定位更清晰,协同更紧密。同时还可共享制造、物流、采购以及集团的品牌背书。
不仅放权开放,新长安更是全力托举。朱华荣曾不避讳地说道,深蓝、阿维塔与启源都是“亲儿子”,长安会不遗余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资源给资源”。
如今,这一方针又加上了两条——“要制度给制度,要生态给生态”。
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激发了各品牌的市场表现。刚刚过去的9月,阿维塔销量达11028辆,同比强增143%,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深蓝汽车交付33626辆,同比增长48%;长安启源交付41205辆,同比增长79%;
今年9月20日,阿维塔科技正式发布了“战略2.0”,计划2027年全球销量40万辆,跻身千亿营收阵营;2030年全球销量80万辆;2035年挑战150万辆。
朱华荣对此充满信心:“阿维塔在世界上是可以自己定自己的价,它无需看别人的脸色。”
据说,在海外的参展活动中,新加坡一位富豪豪掷150万购入一台阿维塔11限量款,中东某土豪一口气买下25台阿维塔12,每辆价格高达70万元。这些都彰显出阿维塔独特的魅力和全球议价能力。
三大品牌带动下,长安出海势头正猛。2024年,长安海外销量53.6万辆,同比增长近50%,位居国内车企出口第3名。今年9月,海外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23%;前9月出海46.5万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与过往单纯卖产品不同,长安的全球化正从“产品出海”向“产业生态出海”深刻转变。集团共计规划20个海外整车及KD工厂,目前已投产9个KD工厂、1个整车工厂。
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泰国罗勇工厂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预计年底海外总产能达46万辆,可辐射海外优先级最高的东南亚市场;
动力选择方面,长安并不盲目地全面转向电动化,由于各国能源结构、政策和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预计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40%。长安预判,同时拥有ICE(内燃机)、新能源动力的汽车企业优势更明显。
丰田2025财年净利润高达2300亿元,单车净利润2.2万/辆,远超中国车企,韩国起亚2024财年销量、销售额、营业利润率均创历史新高,这些表现都印证了这一观点。
基于以上判断,长安对全球策略进行了调整,坚持“先立后破”、“油电并举”,加速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投放不同产品、动力选择。
只有敢于站上全球舞台,与全球巨头同台竞技,才能显示出一家车企真正的底色。
拥有上百年的历史积淀,借助庞大的资源和战略合作,领先的全球化布局,新长安注定将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