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可怕的执行力。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2025年5月17日,黄仁勋在台北,设宴款待AI供应链核心伙伴。
镁光灯下,围坐他身旁的,皆是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这样的产业巨擘。然而媒体的镜头,却默契地对准了第三排一个陌生的身影:
这是全场唯一来自大陆的企业家。
【01 全球一哥】
那一夜,台湾科技圈都在追问:
他,到底是谁?
▲第三排最左边,即胜宏科技创始人陈涛
谜底数月后揭晓:原来他是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
英伟达在大陆合作伙伴众多,为何独独他拿到了这张顶级入场券?答案藏在一组冰冷的数据里:
英伟达AI服务器所需PCB,七成来自胜宏。
PCB,即印刷电路板,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是连接芯片与所有元件的桥梁,更是AI时代的地基。
“如果把电子产品比喻成人体,PCB就是人体的骨骼、经络和血管。”
没有它,再强大的AI芯片也无法连接,电子世界会瞬间瘫痪,整个AI算力大厦也将无从谈起。
全球PCB厂商多如牛毛,胜宏凭什么独占鳌头?因为它手握独门绝技。
AI时代,大量算卡需要在极小面积内集群,过去单层或少层板已经不够用,必须靠20层甚至更多层HDI(高密度互连)板来完成互联。
这门技术,如同走钢丝,不是谁都能做。
而胜宏不但能做出来,还能在短时间快速放量,满足英伟达的爆发式需求,同时质量还稳定可靠。
放眼全球,同时具备这三种能力的厂商,几乎就找不到第二家。
正因为如此,黄仁勋——这个AI时代最有权势的男人,才会在一场重要私宴上,将陈涛邀为座上宾,并亲切称其为自己的:
中国搭子。
这不仅是荣誉,更是通往全球AI供应链核心的通行证。
资本市场心领神会。
过去一年,胜宏科技上演资本神话:
2025年上半年营收90亿元,净利润21亿元,均实现翻倍增长。
股价更如脱缰野马,从40多块最高涨到355元,涨幅超过750%,公司总市值突破2300亿元。
陈涛夫妇身价随之飙升至700亿元。一年前,这个数字仅是130亿。
外界对于这种造富速度叹为观止。
但这位甘肃陇南走出的退伍老兵,最该感谢的,或许是30年前那次命运的转折。
【02 孤注一掷:死磕高难度工艺】
1995年的陈涛,还在新疆喀什市二轻局工作。
对于一名退伍老兵,这在当时是一份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一次广东出差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那里,陈涛亲眼见到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热火朝天的景象。回到新疆,他内心再也无法平静。
最终,他毅然南下。
在广东惠州,他进入一家台资PCB厂工作,并主动申请成为一名销售员,由此开启了他的创业传奇。
初为销售员的陈涛,很快展现出他作为一名军人的干练和果敢。
他带领三个业务员一起闯天下,在深圳和惠州两地来回跑,不到两个月便拉回200万元的订单。
由于业绩突出,他迅速被提拔为公司高管。
但心气颇高的陈涛,不甘久居人下。2003年,他纵身一跃,创办胜华电子。
彼时的中国PCB行业,外资盘踞高端,深南、沪电等本土企业疯狂扩产。一个民营小厂想杀出血路,难如登天。
更何况,陈涛当时还是个技术小白。“创业之初,最困难的就是技术。”他坦言。
关键时刻,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支撑着他。
为了钻研技术,陈涛买来先进电路板,一层层拆解,抽丝剥茧。同时,自学理论知识,并请教行业专家。
日复一日,这个门外汉,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专家。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只是一名行业新人,但陈涛从一开始就立志高端。
别人都说他疯了:国内做高端多层板?没戏!
陈涛偏偏不信邪,他不但要做高端,还要做别人不敢做、不愿做、做不好的事情。
为此,他把利润全砸进研发,带着团队在深圳、惠州反复试验埋孔、层压、阻抗控制等高难度工艺。
设备坏了,线报废了,也在所不惜。每一次送样,都像一场豪赌。
▲来源:羊城晚报
陈涛之所以死磕高难度工艺,是因为他深谙行业底层逻辑:
PCB行业属于高端精密制造业,它既有传统制造业的成本、规模属性,也有高科技行业快速迭代的一面。
这个行业随芯片而变,必须不断迭代,攀登技术高峰。
为了加快迭代速度,跟上行业节奏,陈涛甚至在公司创办早期的2006年,就做出一个重要决定:
投资3.5亿港币,在惠州拿下400亩土地,打造第一座大型生产基地。
在此基础上,陈涛创建胜宏科技,正式进军高端PCB市场。为了筹建设资金,他不惜质押了胜华所有股权。
持续的投入,让胜宏一度亏损。
但正是这种孤注一掷,让它的技术不断飞跃,从低端通孔板到8层、16层、24层……为日后AI时代的一骑绝尘,埋下了伏笔。
【03 胜宏速度:可怕的执行力】
从2003年到2017年,陈涛和胜宏科技默默积累了十几年技术。
同一时期,竞争对手也没闲着,深南、沪电都在向高端PCB板挺进。但陈涛更早嗅到了产业先机并果断下注。
2017年,全球PCB行业刚经历两年调整,多数企业在增产还是减产之间举棋不定。
陈涛却逆势而上,启动史上最大扩产——斥资十几亿,新建高端产线,主攻新能源汽车和AI。
有人质疑他疯了:汽车电子认证至少两年,AI订单在哪里?这是烧钱玩命!
陈涛不以为然:胜宏赌的不是客户,是未来。
2019年,他再下重注:正式成立HDI(高密度互连)事业部。当对手还在观望,胜宏已全力押注AI未来。
这是胜宏历史上一次关键的战略转型。
AI服务器对PCB要求苛刻:它要能承受上千瓦的功率,支撑几十层信号层、供电层,还得抗高温、防干扰、精度到微米级……普通厂商连图纸都望而生畏。
而胜宏,凭借过去十几年的技术死磕,以及提前两三年对高密度多层板的押注,不断突破6阶24层乃至10阶30层先进技术。
于是,当英伟达放眼全球,为关键产品寻找高端PCB供应商时,发现:只有胜宏等少数厂商能胜任。
比技术领先更可怕的,是胜宏的量产交付能力。
2024年,当AI服务器需求大爆发,大部分厂商还在调试或认证阶段,胜宏已经量产,稳定供货。
这背后,是陈涛雷厉风行的作风。
业界流传一句话:胜宏速度,陈涛节奏。
据媒体报道,2017年大扩产,陈涛为抢时间,设计、桩基、钢结构、机电同步,工地24小时轮班。
他本人常在深夜12点,佩戴安全帽巡场,一旦发现有螺丝未拧紧等情况,立即开罚单并要求整改。
如此,实现从土建完工到设备搬入仅45天,比行业常规速度快一倍。
这同时也是中国PCB行业第一家互联网智慧工厂,极大提升了胜宏的效率、良率和量产交付能力。
胜宏的厉害,在于不但能做出来,还能大规模量产,同时保证高质量、稳定交付。
这一方面得益于智慧工厂实现了半导体级的自动化生产环境,更离不开陈涛近乎变态的军事化管理。
他亲自抓品质,并定下质量红线:宁可多花钱,绝不让次品流出。
在胜宏内部,考核逻辑不是产量第一,而是良率第一,其内部质量管控堪称严苛。
很多员工叫苦不迭,吐槽比军训还狠,但也正是这般严苛,让胜宏通过英伟达审核,并创下98.5%的超高良率,领先全球。
在业界,能做到6阶24层的并非胜宏一家。
但能把产品做出来,同时还能大规模量产交付,并保证质量、良率和交付稳定性的,凤毛麟角。
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胜宏,英伟达几乎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供应商。
正因为如此,在那场重要的台北晚宴上,陈涛才能站在黄仁勋身边,与众多产业大佬一起纵论AI天下。
【04 PCB界的任正非】
媒体对陈涛的关注,并不仅仅局限在他的真实身份上。
那场晚宴之后,他们详细梳理了陈涛过往的创业经历,并感叹:30年前,台湾才是PCB行业的引领者。
而今,随着胜宏科技等企业的崛起,大陆正取而代之。
在总结胜宏的成功经验时,他们用了两个词:技术赌注和军事化管理。
有人甚至将陈涛比作“PCB界的任正非”,除了相似的管理风格和技术赌注,更因为两人都曾当过兵。
陈涛自己,对于当年的部队生涯,也给予高度评价,他曾感慨:是部队磨炼了我的意志、开阔了我的胸怀,让我敢于去闯关。
这并非虚言。
回望陈涛过去几十年,敢闯、敢打硬仗是他身上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当年,他单枪匹马闯惠州,进入一家台资厂。公司原本打算让他搞行政,陈涛却主动请缨到一线当销售。
据媒体披露,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工厂被迫裁员三分之一。他不顾风险,逆流而上,去日本客户产线跟线。
风暴过后,他成了厂里唯一能用日语写制程报告的人。
2006年创办胜宏科技时,陈涛在强敌环伺、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就敢于押上所有身家,死磕高难度工艺。
凭借这些积累,十年后,又再次豪赌AI赛道。
很多人说,这得益于陈涛超前的战略眼光。
这一点固然不假,但2017年前后,同样看好AI趋势的并不止陈涛一人,甚至很多同行也跃跃欲试。
但他们大多不见兔子不撒鹰,而陈涛在产业尚未完全落地,就敢于豪赌,并且说干就干,展现出极强的执行力。
不仅如此,他还把军人的纪律精神直接搬到公司管理上,反复强调:军人开拔时没开拔是要枪毙的,企业决定了的要执行,错了再纠错。
这条胜宏铁律,在2017年大扩产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涛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苛,这个浓眉大眼、英俊挺拔的西北汉子,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着高度自律:
每天工作到再晚都要回家,晚上睡得再晚早上都要跑步一个小时,中午雷打不动的拉伸运动半小时。
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保持精力充沛、仪表端正。
这种高度的自律,以及极强的执行力,是过去二十年,陈涛和胜宏科技不断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巅峰的法宝。
2015年,胜宏登陆创业板当天,股价大涨,陈涛身价暴涨。
有机构好奇,问他成功的秘诀,陈涛脱口而出道:“当兵的执行力,就是令行禁止,说干就干。”
上个世纪90年代,17岁的陈涛在新疆茫茫戈壁滩上,练就了铁打的骨骼、雷厉风行的军人精神。
这种精神一直支撑着他勇往前行。
哪怕今天,胜宏已成为英伟达核心供应商,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陈涛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
技术一日千里,稍有松懈,便可能被时代抛弃。
从这个意义上讲,属于AI的战场才刚刚开始。而53岁的陈涛,依然战斗在最前线。
【参考资料】
[1]《退役军人“创业先锋”故事》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逐梦者”陈涛:戈壁战士“下海”创业,白手起家书写传奇》羊城晚报